烟台黄渤海新区以“专业”构筑产业园区,以“专注”服务产业园区,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
瞄准园区主阵地 培育新质生产力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马兴才 王岩 摄影报道
产业园区是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以“专业”构筑产业园区,以“专注”服务产业园区,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产业协同创新
激活新质生产力
自烟台市2021年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来,黄渤海新区作为全市实体经济核心承载区,加速构建深度契合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的“5+2+N”现代化产业体系。专业化园区作为这一体系落地的关键载体,驱动产业发展的引擎效应愈发强劲。
走进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睿瓷新材料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无尘、无音,但其科技创新在细分领域却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实现了静电吸盘从粉体到成品的全链条国产化。”总经理张巨先博士介绍,公司已与睿创微纳子公司烟台齐新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其红外芯片制程提供产品。
产业园运营负责人谢建坤指着沙盘揭示协同逻辑:“睿创微纳如同参天大树,其技术根系滋养着配套企业成长。”这种“步行10分钟可达”的紧密产业生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例如,山东蔻奢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与华为合作生产3D结构光测量仪,成本实现了三分之二的降幅。
“我们测算过,企业间的技术对接时间平均缩短了一半。”谢建坤表示,这种惊人的效率提升,源于园区精心构建的五大支撑体系:提供价值数亿元的共享设备平台、实时更新的专利导航系统、与高校共建的人才培养通道、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以及智能匹配的政策申报系统。这些创新要素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企业的研发环节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黄渤海新区,这种以龙头企业为种子、产业链为土壤、创新生态为雨露的“热带雨林”模式,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在泰和新材孵化园区,实验室与中试车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打破。价值千万元的实验设备持续运转,隔壁的工程师正在讨论放大生产参数。凭借“研发—中试—生产”的无缝衔接,产业化周期得以缩短50%。泰和电池新材料的成长正是这一模式的最佳印证——从实验室成果起步,借助园区的共享平台攻克工艺难题,并通过泰和的渠道网络成功对接新能源汽车客户,最终成长为国内唯一覆盖芳纶隔膜全产业链的先行者,完成了从技术到市场的华丽蜕变。
通过专业化园区建设,产业协同创新的种子已破土成林,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狠抓园区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支撑力量
项目是推动新区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做强产业园区的“强引擎”。黄渤海新区深知其重要性,正以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园区项目为支撑,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金鹏集团大型矿山装备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这座规划建设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仅用一年时间便高效建成。该园区整合研发、制造、测试、展示全链条功能,着力构建矿山设备领域的高端全产业链平台,企业年产能从2.5万吨跃升至7.5万吨,装备智能化、高端化水平翻倍,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市场竞争力将极大增强。
在数字经济领域,位于天津南路的智立方未来数字产业园,正致力于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创高地。作为聚通云集团旗下的高品质科创载体,园区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集群及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旨在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复合型数字产业园。其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与优厚的入驻条件,已吸引上海复旦微电子、上海阅文信息等众多行业龙头与科研机构纷纷意向入驻。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作为黄渤海新区“N”产业体系的重要代表,正被重点培育。新区率先落实省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烟台低空智造产业园。园区将依托壹通无人机在大型运输类无人机领域的先发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正为全区经济构筑起坚实多元的硬核支撑。黄渤海新区将强化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平台作用,加速集聚项目产业、培育产业生态,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专业园区服务
激发营商环境新动能
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黄渤海新区以专注极致的服务创新,推动产业能级与营商环境实现跨越式提升。
黄渤海新区深谙“一园一业”发展之道,通过精心绘制产业图谱,构建全景图、现状图,全力推进产业建链、聚链、强链。同时,锚定“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配套建设,显著提升本地配套率、产业集聚度与整体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化的产业生态厚植发展沃土。针对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生产精密化的特点,新区精准匹配各产业链需求,高水平建设园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统筹保障土地、能耗等关键要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服务创新方面,黄渤海新区同样不遗余力。“现在有问题园区内就能解决,再也不用跑区里!”烟台化工产业园企业负责人李先生的由衷赞叹,道出了新区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改革带来的真实便利。这一变化源于新区依托大季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集成化服务平台,通过分类专区、远程窗口、智能引擎三大创新举措,成功打破跨层级、跨区域办事壁垒。
为切实解决园区企业“区里跑办”的难题,黄渤海新区创新推出“远程虚拟窗口”。借助视频连线技术,该窗口搭建起办事人员与区级审批人员实时沟通的桥梁,形成“前端线上提报、后台远程审批、证照邮寄到家”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显著降低企业群众的时间成本与奔波之苦。“季速办”小程序则打破时空限制,将招聘就业、便民服务、资讯查询等24项高频业务延伸至“指尖”。其强大的智能匹配功能,有效破解了园区企业“用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
“我们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与园区发展的精准对接,通过数字化手段不断压缩时限、降低成本,为产业升级提供全周期支撑,以政务服务的‘硬举措’,打造营商环境的‘金名片’。”黄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表示。
专业化构筑起产业崛起的钢筋铁骨,专注化服务则为其注入澎湃活力。黄渤海新区正以“专业+专注”的双重奏,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未来,新区将继续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深耕产业培育,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公司-南京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